定制化网站开发公司,宁波宇丰建设有限公司网站,企业营销型网站建设团队,汕头专业建站目录
3.1 port-vlan技术
3.1.1 VLAN概述
3.1.2 VLAN划分方法——Port-VLAN
3.1.3 Port-VLAN工作原理
3.1.3 Port-VLAN配置
3.2 port-vlan仿真演示
3.2.1 实验背景
3.2.2 实验目的
3.2.3 实验设备
3.2.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3 tag-vlan技术
3.3.1 问题分析
3.3.2 T…目录
3.1 port-vlan技术
3.1.1 VLAN概述
3.1.2 VLAN划分方法——Port-VLAN
3.1.3 Port-VLAN工作原理
3.1.3 Port-VLAN配置
3.2 port-vlan仿真演示
3.2.1 实验背景
3.2.2 实验目的
3.2.3 实验设备
3.2.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3 tag-vlan技术
3.3.1 问题分析
3.3.2 Tag-VLAN定义及特点
3.3.2.1 Tag-VLAN定义
3.3.2.2 Tag-VLAN特点
3.3.3 Tag-VLAN封装协议802.1Q
3.3.3.1 802.1Q工作特点
3.3.3.2 IEEE802.1Q数据帧
3.3.4 Tag VLAN-Trunk配置
3.4 tag-vlan仿真演示
3.4.1 实验背景
3.4.2 实验目的
3.4.3 实验设备
3.4.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5 vlan间路由技术
3.5.1 三层交换机概述
3.5.2 三层交换与路由器的区别
3.5.3 三层交换实现VLAN路由原理
3.5.4 三层交换实现VLAN路由配置
3.5.5 VLAN路由不同实现对比
3.6 基于SVI的VLAN路由仿真
3.6.1 实验背景
3.6.2 实验目的
3.6.3 实验设备
3.6.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6.5 实验步骤
3.7 跨交换机VLAN路由仿真
3.7.1 实验背景
3.7.2 实验目的
3.7.3 实验设备
3.7.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7.5 实验步骤
3.7.6 交换机综合纠错案例
3.8 生成树技术
3.8.1 生成树协议概述
3.8.2 生成树工作原理
3.8.3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3.8.4 生成树STP配置
3.8.5 生成树STP补充配置
3.9 生成树仿真演示
3.9.1 实验背景
3.9.2 实验目的
3.9.3 实验设备
3.9.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9.5 实验步骤
3.10 端口聚合
3.10.1 定义
3.10.2 作用
3.10.3 端口聚合注意事项
3.10.4 端口聚合配置
3.11 端口聚合仿真演示
3.11.1 实验背景
3.11.2 实验目的
3.11.3 实验设备
3.11.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11.5 实验步骤 3.1 port-vlan技术
3.1.1 VLAN概述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VLAN是在一个已建好的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作用隔离广播域同一个VLAN主机可以通信而不同VLAN不能通信。 3.1.2 VLAN划分方法——Port-VLAN 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Port-VLAN)即将交换机的某些端口划到一个VLAN将另一些端口划到另一个VLAN从而实现广播域的隔离。 3.1.3 Port-VLAN工作原理 3.1.3 Port-VLAN配置 3.2 port-vlan仿真演示
3.2.1 实验背景 某学校一楼有两个部门数学组和物理组两个部门的信息点都连到楼层交换机上希望这两个部门间不能相互访问请在一台交换机上进行合理的VLAN规划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广播隔离。 3.2.2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上VLAN配置实现同一个VLAN主机可通信而不同VLAN不能通信。 3.2.3 实验设备 一台二层交换机、三台计算机 3.2.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3 tag-vlan技术
3.3.1 问题分析 3.3.2 Tag-VLAN定义及特点 3.3.2.1 Tag-VLAN定义 打了标签的VLAN实现跨交换机相同VLAN的主机通信 3.3.2.2 Tag-VLAN特点 一个端口可以通过所有VLAN端口需要配置为 trunk 模式 3.3.3 Tag-VLAN封装协议802.1Q
3.3.3.1 802.1Q工作特点 802.1Q数据帧传输对于用户是完全透明的Trunk上默认会转发交换机上存在的所有VLAN的数据交换机在从Trunk口转发数据前会在数据打上个Tag标签在到达另一交换机后再剥去此标签。 3.3.3.2 IEEE802.1Q数据帧 标记协议标识(TPID)固定值ox8100表示该帧载有802.1Q标记信息。 标记控制信息(TCI) Priority3比特表示优先级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1比特表示总线型以太网、FDDI、令牌环网VlanlD12比特表示VID范围1 - 4094 3.3.4 Tag VLAN-Trunk配置 3.4 tag-vlan仿真演示
3.4.1 实验背景 某学校行政楼有两个部门数学组位于该楼的一楼和三楼物理组位于二楼希望数学组1和数学组2能相互访问请在两台交换机上进行合理的VLAN规划实现相同部门跨交换机的相互访问。 3.4.2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上tag-VLAN配置方法实现同一个VLAN主机跨交换机的相互通信。 3.4.3 实验设备 两台二层交换机、三台计算机 3.4.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5 vlan间路由技术 二层交换机只能实现相同VLAN主机通信无法实现不同VLAN通信。不同VLAN通信只能通过网络层即三层设备来实现包括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 3.5.1 三层交换机概述 三层交换机是具有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工作在OSI/RM的第三层——网络层。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 3.5.2 三层交换与路由器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实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等功能由软件实现一改传统路由器端口数少、易形成网络瓶颈等问题。三层交换机是以太网三层交换机只用于局域网内的高速交换而路由器还可用于广域网的数据交换通常二者配合使用。 3.5.3 三层交换实现VLAN路由原理 SVl即switch virtual interface交换机的虚拟接口即联系VLAN的IP接口类似于路由器的IP接口。需要实现路由的每一个VLAN都要为它创建一个SVI并配上相应的IP地址从而生成三层交换机到该地址网段的直连路由进而生成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表。三层交换机上每个VLAN的SVI就是每个VLAN中主机的默认网关地址 3.5.4 三层交换实现VLAN路由配置 3.5.5 VLAN路由不同实现对比 3.6 基于SVI的VLAN路由仿真
3.6.1 实验背景 某学校一楼有两个部门数学组和物理组他们的信息点直接连在三层交换机上.希望在三层交换机上做相应配置实现这两个部门主机的相互通信。 3.6.2 实验目的 掌握三层交换通过SVI实现VLAN路由技术配置及应用区别跨交换机的VLAN路由通信配置。 3.6.3 实验设备 一台三层交换机、两台计算机 3.6.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6.5 实验步骤 3.7 跨交换机VLAN路由仿真
3.7.1 实验背景 某学校一楼有两个部门数学组和物理组希望这两个部门能相互通信 3.7.2 实验目的 掌握三层交换VLAN路由技术配置通过SVI实现不同VLAN通信 3.7.3 实验设备 一台三层交换机、一台二层交换机、两台计算机 3.7.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7.5 实验步骤 3.7.6 交换机综合纠错案例 3.8 生成树技术
3.8.1 生成树协议概述 生成树协议(spanning-tree protocol)通过SPA(生成树算法)生成一个没有环路的网络当主要链路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份链路保证网络的正常通信。作用提供冗余链路解决网络环路问题。 3.8.2 生成树工作原理 1. 选择根交换机(Root Bridge)所有交换机中桥ID(MAC优先级)最小的交换机为根交换机。 2. 选择根端口Root port)对每一个非根交换机选择一个根端口距离根交换机最近的端口允许转发。 根路径成本最低直连交换机的BID最小直连交换机的端口ID最小 3. 选择指派端口Designated port)每一条链路选择一个指派端口一个链路连接不同交换机的两个端口其中距离根交换机最近的端口作为指派端口允许转发。 根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都是指派端口非根交换机上的指派端口 a. 根路径成本最低 b. 端口所在的交换机的BID值较小 c. 直连交换机的桥ID值较小 3.8.3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Rapid Spannning Tree ProtocolIEEE802.1w RSTP协议在STP协议基础上做了改进使得收敛速度快得多最快1秒以内 3.8.4 生成树STP配置 3.8.5 生成树STP补充配置 3.9 生成树仿真演示
3.9.1 实验背景 某学校网络两个交换机之间为提高链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用两条链路连接请在交换机上配置正确的技术实现冗余但不会实现广播风暴。 3.9.2 实验目的 验证二层交换冗余技术——生成树协议工作过程掌握该技术的配置及应用。 3.9.3 实验设备 两台二层交换机、两台计算机实验 3.9.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9.5 实验步骤 3.10 端口聚合
3.10.1 定义 将交换机上的多个端口在物理上连接起来在逻辑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拥有较大宽带的端口。 3.10.2 作用 可在提供冗余链路的同时实现负载分担而不必阻塞其中部分端口。 3.10.3 端口聚合注意事项 组端口的速度必须一致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个VLAN组端口使用的传输介质相同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层次并与AP也要在同一层次 3.10.4 端口聚合配置 3.11 端口聚合仿真演示
3.11.1 实验背景 某学校网络两个交换机之间为提高链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用两条链路连接请在交换机上配置正确的技术实现冗余并增加带宽。 3.11.2 实验目的 掌握二层交换冗余技术——端口聚合技术的配置及应用 3.11.3 实验设备 两台二层交换机、两台计算机实验 3.11.4 实验步骤思维导图 3.11.5 实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