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企业网站seo平台,大连网站建设那家好,廊坊网络营销,乌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网站判断题
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都被称为分组交换机。路由器与链路层交换机间的根本区别是:路由器在网络层存储转发IP数据报#xff0c;链路层交换机在链路层存储转发帧。 A. 对 B. 错 答案: 对 解析: 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确实都是分组交换机#xff0c;但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判断题
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都被称为分组交换机。路由器与链路层交换机间的根本区别是:路由器在网络层存储转发IP数据报链路层交换机在链路层存储转发帧。 A. 对 B. 错 答案: 对 解析: 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确实都是分组交换机但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在网络层处理IP数据报链路层交换机在链路层处理帧。 网络层功能可被大体分成数据平面功能和控制平面功能。数据平面的主要功能是决定到达路由器输入链路之一的数据报(网络层分组)如何转发到该路由器的输出链路之一。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数据报沿着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到端到端路径中路由器之间的路由方式。 A. 对 B. 错 答案: 对 解析: 网络层功能确实分为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数据平面负责转发决策控制平面负责路由选择。 IP数据报首部中的生存时间(TTL)指明了该数据报还能经过多少个路由器的转发每次数据报经过一台路由器时该字段的值减1。若TTL字段减为0则该数据报被丢弃不再进行转发。因此该字段用来确保数据报不会永远在网络中循环(可能由于路由表的错误)。 A. 对 B. 错 答案: 对 解析: TTL字段的作用是限制数据报的生存时间防止无限循环。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减1减到0时丢弃。 假设两个分组在完全相同的时刻到达一台路由器的两个不同输入端口。同时假设在该路由器中没有其他分组。假设这两个分组朝着两个不同的输出端口转发。当交换结构使用一条共享总线时这两个分组能在相同时刻通过该交换结构转发。 A. 对 B. 错 答案: 错 解析: 共享总线一次只能传输一个分组因此两个分组不能同时在共享总线上传输。 网络层有两种控制平面方法:1. 传统方法:在路由器中实现;2.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在远程服务器中实现。 A. 对 B. 错 答案: 对 解析: 传统方法在路由器本地实现控制平面SDN则在远程服务器中集中实现控制平面。 使用广播发送DHCP服务器发现(discover)报文是因为客户不知道服务器的IP地址但又想与之通信。 A. 对 B. 错 答案: 对 解析: DHCP客户端在初始时不知道服务器地址因此通过广播发送discover报文以发现可用的DHCP服务器。 路由器可以只有一个IP地址。 A. 对 B. 错 答案: 错 解析: 路由器通常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至少有一个IP地址因此至少有两个IP地址一个用于内部网络一个用于外部网络。 我们回顾在本书中使用的某些术语。前面讲过运输层的分组名字是报文段数据链路层的分组名字是帧。网络层的分组名字是IP数据报。 A. 对 B. 错 答案: 对 解析: 运输层的分组称为报文段数据链路层的分组称为帧网络层的分组称为IP数据报。 IPv6 地址长度为128bit。 A. 对 B. 错 答案: 对 解析: 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是IPv4地址长度(32)的4倍。 假定主机A向主机B发送封装在一个IP数据报中的TCP报文段。当主机B接收到该数据报时主机B中的网络层通过IP数据报首部中的标识字段它应当将该报文段(即数据报的有效载荷)交给TCP 而不是UDP或某个其他东西。 A. 对 B. 错 答案: 错 解析: 网络层通过IP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字段而非标识字段决定将有效载荷交给哪个运输层协议如TCP或UDP。
同一个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使用相同的AS内部路由选择算法是必要的。 A. 对 解析自治系统AS内部需要统一的路由选择协议如OSPF或RIP来确保所有路由器能正确交换路由信息并计算一致的路由路径。不同算法会导致路由不一致或通信故障。 同一个自治系统AS需要统一的内部路由协议IGP 当一台OSPF路由器发送它的链路状态信息时它仅向那些直接相邻的节点发送。 B. 错 解析OSPF路由器通过洪泛flooding机制向整个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广播链路状态信息而不仅限于直接相邻节点以确保拓扑数据库同步。 OSPF洪泛至整个区域RIP仅向邻居发送 与RIP相比OSPF可以有多条相同费用的路径。 A. 对 解析OSPF支持多路径负载均衡当存在多条相同开销的路径时可以同时使用它们而RIP仅选择单条最优路径。 OSPF支持多路径负载均衡RIP仅选择单条最优路径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A. 对 解析ICMP用于传递网络层异常信息如目的不可达、超时等和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oute是IP协议的辅助协议。 ICMP网络层辅助协议用于差错报告(如目的不可达)和诊断工具(ping/traceroute) 内部网关协议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而这与在互联网中的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什么路由选择协议无关。 A. 对 解析IGP如RIP、OSPF仅在AS内部运行不同AS可以独立选择各自的IGP互不影响。 不同AS可以独立选择各自的IGP互不影响 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这两个自治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内部网关协议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EGP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 A. 对 解析EGP如BGP用于在不同AS间交换路由信息而IGP仅用于AS内部。边界路由器通过EGP实现跨AS路由。 不同的自治系统中需要EGP如BGP交换路由信息 距离向量算法的每个本地迭代都是由来自邻居的距离向量更新消息引起的。 A. 对 解析距离向量算法如RIP通过周期性或触发式接收邻居的路由表更新来重新计算本地路由表迭代依赖于邻居的消息。 距离向量算法如RIP更新范围仅邻居 链路状态算法和距离向量算法相比较消息复杂度要高。 A. 对 解析链路状态算法如OSPF需要洪泛链路状态信息至全网而距离向量算法仅与邻居交换路由表因此前者的消息复杂度更高。 链路状态算法如OSPF比距离向量算法消息复杂度更高 在多个AS中选择路由时选择具有最小的最低开销的网关。 B. 错 解析跨AS路由通常由BGP协议决定其选路策略复杂不仅考虑开销还包括AS路径、策略规则等不单纯依赖最低开销。 BGP选路复杂实际可能涉及数十条规则不单纯依赖最低开销 软件定义网络SDN 通过逻辑集中控制来构建网络控制平面。 A. 对 解析SDN的核心思想是将控制平面决策与数据平面转发分离通过集中控制器如OpenFlow控制器统一管理网络行为。 SDN控制平面集中化通过控制器如OpenFlow管理网络行为 单选题
对于IPv6正确的描述是( ) A. IPv6地址是IPv4地址数的128倍 B. IPv6地址数量是IPv4地址数量的4倍 C. IPv6可以代表最大数量为2^96的IPv6地址 D. IPv6地址数量是 IPv4 地址数量的2^96 倍 答案D 解析IPv6地址二进制位是128提供的地址数是2128而IPv4地址二进制位数有32位提供的地址数是232所以IPv6地址数是IPv4地址数的2128/2322^96倍。 节点A到B通过路由器R1和R2路由。通过网络发送的IP数据分组有20字节长的头部。A-R1链路的MTU是1800字节、R1— R2链路的MTU是1200字节R2 —B链路的MTU是600字节。如果A想要发送长度为2800字节的报文发送了两个数据分组才发完了这个报文。问:B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总个数是多少?假定源数据报中的DF0。( ) A. 9 B. 5 C. 7 D. 6 答案C 解析各链路能够承载的最大数据分别是:A-R1:[(1800-20)/8]下取整*81776B;R1-R2:[(1200-20)/8]下取整*81176B;R2-B:[(600-20)/8]下取整*8576B。源A根据所在网络的MTU将2800字节的消息封装成两个数据报:1796字节(载荷1776字节)和1044字节(载荷1024字节)。R1收到这两个包不得不对1796字节的数据报进行分片分成1196字节(载荷1176B)和620字节(载荷600B)。R2收到了1196B、620B和1044B的三个数据报转出到R2-B链路时不得不进行再次分片:1196B596B596B44B(3片);620B596B44B(2片);1044B596B468B(2片)。最后B收到的数据报个数为:3227。 子网掩码255.255.255.224采用前缀表示法表示应该是哪个( )? A. /27 B. /28 C. /26 D. /25 答案A 解析255.255.255.224的二进制形式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前缀长度是连续的1的个数共有8*3327。所以选择“/27”。 有一个未简写的IPv6地址是0000:0000:00006678:9101:0000:34AB它的冒号十六进制简写形式应该是:( ) A. :6678:9101:0:34AB B. 上述答案都不对 C. 0:6678:9101:0:34AB D. :6678:9101::34AB 答案A 解析地址:6678:9101::34AB中包含了两个“::”是错误的;地址0:6678:9101:0:34AB简化不彻底高位0还在。只有“:6678:9101:0:34AB”符合简化规则。 [!note] 零压缩zero compression一串连续的零可以用一对冒号取代一组内只能使用一次 以下二进制IP地址中属于C类地址的是( )。 A. 11010000 10000011 00000011 10000011 B. 11110000 10010011 11011001 00001111 C. 00000001 00001101 00001100 0010000 D. 10100011 10101111 10001110 00011111 答案A 解析C类地址的前三位是110选项A符合这一特征。 IP地址223.1.3.27的32比特二进制等价形式是什么? A. 11011111.00000001.00000011.00011101 B. 11011111.00000001.00000101.00011011 C. 11011101.00000001.00000011.00011011 D. 11011111.00000001.00000011.00011011 答案D 解析223的二进制是110111111的二进制是000000013的二进制是0000001127的二进制是00011011组合起来就是D选项。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IP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 A. 每个IP数据报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B. 使所有IP数据报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C. 网络结点要为每个IP数据报做出路由选择 D. 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电路 答案B 解析I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保证数据报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假设某应用每20ms生成一个40字节的数据块每块封装在一个TCP报文段中TCP报文段再封装在一个IP数据报中。每个数据报的开销有多大?应用数据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A. 40字节 50% B. 20字节 25% C. 60字节 60% D. 40字节 60% 答案A 解析每个数据报的开销是40字节TCP和IP头部各20字节应用数据是40字节所以开销占比50%。 IPv4 地址、IPv6 地址和MAC地址分别用多少二进制位表示( )? A. 3212832 B. 3212864 C. 326448 D. 3212848 答案D 解析IPv4地址的二进制位是32位IPv6地址的二进制位是128位MAC地址的二进制位是48位。 路由器主要实现( ) 的功能 A.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 B.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与应用层 C. 网络层与运输层 D. 物理层与网络层 答案A 解析路由器主要实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 一个网络中有几个子网其中一个已分配了子网号74.178.247.96/29则下列网络前缀中不能再分配给其他子网的是 A. 74.178.247.120/29 B. 74.178.247.64/29 C. 74.178.247.104/29 D. 74.178.247.96/28 答案D 解析子网号74.178.247.96/29的网络前缀是/29而/28的网络前缀更大包含了/29的子网因此不能再分配给其他子网。 以下关于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CIDR是以任意的二进制倍数的大小来分配地址 B. CIDR将剩余的IP地址按可变大小的地址块来分配 C. CIDR地址采用“斜线记法”:网络前缀/主机号 D. 200.16.23.1/20表示IP地址的主机号长度为20位 答案D 解析200.16.23.1/20表示网络前缀长度为20位主机号长度为32-2012位。 一台设备有两个IP地址这台设备可能是以下哪个( )? A. 路由器 B. 网关 C. 计算机 D. 上面都是 答案D 解析一台计算机可以安装双网卡配置2个IP地址;一台路由器通常连接了多个网络对应的口上(interface)都有IP地址有两个的可能;网关的概念很广在某种意义上讲网关也可以是一台路由器也可以配置两个甚至多个IP地址。所以都可能。 以下关于B类IP地址主机号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主机号为全0的B类地址保留 B. 每个B类网络可分配的主机号为65534个 C. 主机号长度为16位 D. 主机号为全1的B类地址可分配 答案D 解析主机号为全1的B类地址是广播地址不可分配。 以下关于IPv4生存时间字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路由器转发一次TTL值减1 B. TTL0时路由器丢弃该分组并发送ICMP报文通知目的主机 C. TTL的初始值是由源主机设置 D. 生存时间TTL是用转发分组的路由器跳数来度量 答案B 解析TTL0时路由器丢弃该分组并发送ICMP报文通知源主机而不是目的主机。 考虑向具有700字节MTU的一条链路发送一个2400字节的数据报。假定初始数据报标有标识号422。将会生成多少个分片?在生成相关分片的数据报中片偏移字段的值各是多少? A. 4个分片。片偏移分别是0, 80, 160, 240 B. 3个分片。片偏移分别是0, 170, 255 C. 4个分片。片偏移分别是0, 85, 170, 250 D. 4个分片。片偏移分别是0, 85, 170, 255 答案D 解析每个分片的最大数据长度为700-20680字节。2400字节的数据报需要分成4个分片片偏移分别是0, 85, 170, 255以8字节为单位。 下面哪个可能是C类地址块下的子网掩码( )? A. 255.0.0.0 B. 255.255.224.0 C. 128.0.0.0 D. 255.255.255.192 答案D 解析C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即“/24”其下的子网网络位必然大于24(因为要从主机位借位而增大网络位的数目)子网掩码“255.255.224.0”、“255.0.0.0”、“128.0.0.0”对应的网络前缀分别是“/19”、“/8”、“/1”都小于“24”不可能是C类地址块下的子网。只有“255.255.255.192”等同于“/26”大于“24”是C类地址块下的子网。 主机168.16.84.24/20所在子网的最小可分配IP地址和最大可分配IP地址分别是( ) A. 168.16.84.1168.16.84.254 B. 168.16.80.1168.16.95.254 C. 168.16.80.1168.16.84.254 D. 168.16.84.1168.16.95.254 答案B 解析168.16.84.24中的84二进制是01010100/20前面的0101不动最小IP168.16.01010000.1(主机号全为0的不用);最大IP168.16.01011111.11111110(主机号全为1的不用)。 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是多少( )? A. 326 B. 830 C. 832 D. 328 答案A 解析子网掩码255.255.255.248对应的网络位数是8*3529即从192.168.5.0/24中的主机位借用了5位创建子网子网数目是2^5 32每个子网的可用最大IP数目是2^(8-5)-26去掉全0和全1的两个。 如果有一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是192.168.176.0/20那么该子网中IPv4地址的最大数目是多少( ) A. 2^12 B. 2^20 C. 2^16 D. 12^2 答案A 解析网络前缀是/20主机位是32-2012位所以最大地址数目是2^12。 下面哪一个是匹配136.127.4.1的最长前缀网络地址( ) A. 136.0.0.0/8 B. 136.127.4.0/24 C. 136.127.0.0/16 D. 136.127.4.128/25 答案B 解析对于一个特定的IP地址它一定属于某个小网络小网络又属于大些的中网络中网络属于更大些的网络…,换言之这个IP属于所有这些网络。最长前缀的网络是这些网络中最小的那个。136.127.4.1同时在136.0.0.0./8、136.127.0.0/16和136.127.4.0/24三个网络中但是最长前缀是“24”。136.127.4.128/25的前缀“25”比“24”更长但是它包含的全部IP范围是136.127.4.128~255不包含136.127.4.1。 为了解决IP地址耗尽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措施其中治本的是 A. 采用CIDR B. 采用IPv6 C. 划分子网 D. 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AT 答案B 解析IPv6的地址空间远远大于IPv4是解决IP地址耗尽问题的根本方法。 以下关于IPv4首部中的协议字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协议字段长度为8位 B. 协议字段仅表示使用IP协议的传输层协议类型 C. 协议字段用不同的数值表示不同的高层协议 D. 协议字段包含在分组头规定长度的部分 答案B 解析协议字段不仅表示传输层协议类型还可以表示其他高层协议。 在IP首部的字段中与分片和重组无关的字段是 A. 标志 B. 总长度 C. 标识 D. 片偏移 答案B 解析总长度字段表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与分片和重组无关。 下列关于NAT(网络地址翻译转换)的语句中有哪些是错误的( )(题中内部地址就是私人地址外部地址就是全球唯一的地址) A. 可能单一的内部IP, Port对有多个NAT表项。 B. 不同的NAT表项可以包含不同的内部IP地址。 C. 不同的NAT表项可以包含不同的外部IP地址。 D. 一个不含匹配的外部IP:Port对的输入数据包将会被丢弃。 E. 创建一个新的NAT表项产生一个不包含私人地址的输出数据包。 F. 可能单一的外部IP地址有多个NAT表项。 G. 可能单一的内部IP地址有多个NAT表项。 答案A 解析“可能单一的内部IP, Port对有多个NAT表项”是错误的一个(内部IPPort)对只能对应一个NAT表项否则的话内网主机将不具备唯一性返回来的数据报文将迷失方向。 考虑互联3个子网(子网1.子网2和子网3)的一台路由器。假定这3个子网的所有接口要求具有前缀223.1.17/24。还假定子网1要求支持多达60个接口子网2要求支持多达90个接口子网3要求支持多达12个接口。3个满足这些限制的网络地址(形式为a.b.c.d/x)正确的是 A. 223.1.18.0/26 223.1.18.128/25 223.1.18.192/28 B. 223.1.17.0/25 223.1.17.64/26 223.1.17.128/28 C. 223.1.17.0/26 223.1.17.128/25 223.1.17.192/28 D. 223.1.17.0/25 223.1.17.128/26 223.1.17.192/27 答案C 解析子网1需要支持60个接口需要至少6位主机位26-262所以网络前缀是/26子网2需要支持90个接口需要至少7位主机位27-2126所以网络前缀是/25子网3需要支持12个接口需要至少4位主机位2^4-214所以网络前缀是/28。选项C满足这些条件。 以下关于IP协议应用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传输层仅需考虑互联网络在数据链路层帧结构上的差异 B. IP协议向传输层提供统一的IP分组 C. IP协议是互联各种异构网络的协议 D. 互联网络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能不同 答案A 解析传输层如TCP/UDP位于网络层IP之上无需关心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差异。IP协议已屏蔽了下层网络的差异如以太网、PPP等传输层仅需处理端到端的通信如可靠性、流量控制等。数据链路层的差异由网络接口层处理而非传输层。 可以动态为主机配置IP地址的协议是 A. NAT B. ARP C. RARP D. DHCP 答案D. DHCP 解析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动态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网络配置信息。NAT用于地址转换ARP用于IP到MAC地址解析RARP用于MAC到IP地址解析均不具备动态分配IP地址功能。 以下关于IPv4/IPv6隧道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在隧道中传输时IPv4分组头的协议字段值为6 B. 离开IPv4网络时将IPv4分组还原成IPv6分组 C. IPv4分组的源地址与目的地址分别为隧道端点路由器或主机的IPv4地址 D. 进入IPv4网络时将IPv6分组封装成IPv4分组 答案A. 在隧道中传输时IPv4分组头的协议字段值为6 解析IPv6-over-IPv4隧道中IPv4头的协议字段应标识为IPv6值为41。TCP协议才使用值6。其他选项正确描述了隧道技术的工作过程。 当DHCP服务器突然宕机时网络中的节点会怎样假设无新节点加入 A. 节点将需要使用的MAC地址来进行彼此的通信 B. 节点只能够在他们的网络外进行通信 C. 节点不能与任何其他节点进行通信 D. 主机将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正常通信 答案D. 主机将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正常通信 解析DHCP客户端在租约期内可继续使用已分配的IP地址通信。只有当租约到期需要续约时才会受到影响。 以下关于路由器分组处理与交换部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如果接收的是数据分组则根据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查找输出端口 B. 交换结构根据路由表和接收分组的目的地址选择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出去 C. 输入和输出端口仅覆盖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D. 如果接收的是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分组则交给路由选择处理机 答案C. 输入和输出端口仅覆盖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解析路由器端口需要实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完整功能。选项B的错误在于交换结构使用转发表而非路由表进行转发。 以下关于IPv4服务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IPv4对每个分组的传输过程是相互独立的 B. IPv4不维护IP分组发送后的任何状态信息 C. IPv4能够保证每个IP分组都正确传输到目的主机 D. IPv4不保证分组顺序地到达目的主机 答案C. IPv4能够保证每个IP分组都正确传输到目的主机 解析IPv4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的服务不保证传输可靠性这些功能由上层协议如TCP实现。 以下关于子网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标准IP地址采用两级结构网络号与主机号 B. 子网的划分不会对外部路由器的寻址产生影响 C. 可借用网络号的一部分作为子网的子网号 D. 三层结构的IP地址是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答案C. 可借用网络号的一部分作为子网的子网号 解析子网划分是从主机号部分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形成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的三层结构。网络号部分保持不变因此外部路由器仍按网络号进行路由子网划分只影响内部网络的路由选择。 在因特网中IP分组的传输需要经过源主机和中间路由器到达目的主机通常 A. 源主机和中间路由器都不知道IP分组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 B. 源主机和中间路由器都知道IP分组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 C. 源主机知道IP分组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间路由器不知道 D. 源主机不知道IP分组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间路由器知道 答案A 解析IP协议采用逐跳转发机制源主机和中间路由器都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下一跳地址而不知道完整的传输路径。每个路由器根据本地路由表独立做出转发决策。 在因特网中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 A. 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 MAC 地址 B. 所有目的主机和到达该目的主机的完整路径 C. 目的网络和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 D. 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目的网络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答案D 解析路由表的核心信息是目的网络地址和对应的下一跳路由器IP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概念不在网络层路由表中存储路由表不保存完整路径信息也不针对单个主机进行路由特殊主机路由除外。
题目以下关于 ICMP 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由于IP 缺乏差错控制机制 B. 由于IP 缺乏主机和网络管理查询机制 C. ICMP 报文分为差错报告和查询两类 D. 作为IP的补充ICMP 报文将直接封装在以太帧中 答案D 解析ICMP报文是封装在IP数据报中传输的IP协议号为1而非直接封装在以太网帧中。其他选项正确ICMP用于弥补IP的差错控制和查询功能A、B其报文类型分为差错报告如目的不可达和查询如ping请求/应答C。 ICMP网络层辅助协议用于差错报告(如目的不可达)和诊断工具(ping/traceroute) 题目下一代因特网核心协议IPv6的地址长度是 选项 A. 32bit B. 48bit C. 64bit D. 128bit 答案D 解析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16字节是IPv432位的4倍以解决地址耗尽问题。 IPv6地址长度128bit是IPv4的 2 96 2^{96} 296倍 题目下列关于 IPv6 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IPv6 的首部长度是不可变的 B. IPv6 不允许分片 C. IPv6采用了16B的地址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用完 D. IPv6 使用了首部校验和来保证传输的正确性 答案D 解析IPv6取消了首部校验和字段依赖上层协议如TCP/UDP校验以提高处理效率。其他选项正确IPv6基本首部固定为40字节A分片仅由源节点处理B128位地址空间极大C。 题目下列关于RIP和OSPF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RIP和OSPF协议都是网络层协议 B. 在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时RIP 中的路由器仅向自己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OSPF协议中的路由器向本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C. 在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时RIP 中的路由器发送的信息是整个路由表OSPF协议中的路由器发送的信息只是路由表的一部分 D. RIP 的路由器不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OSPF 协议的任何一个路由器都知道自己所在区域的拓扑结构 答案C 解析OSPF发送的是链路状态通告LSA描述拓扑而非路由表的一部分RIP发送整个路由表。其他选项正确二者均属网络层ARIP仅更新邻居OSPF洪泛至全区域BRIP无全网拓扑信息OSPF通过LSDB同步拓扑D。 题目直接封装RIP、OSPF、BGP报文的协议分别是 选项 A. TCP、UDP、IP B. UDP、TCP、IP C. TCP、IP、UDP D. UDP、IP、TCP 答案D 解析RIP使用UDP端口520OSPF直接封装在IP协议号89BGP使用TCP端口179。 题目动态路由选择和静态路由选择的主要区别是 选项 A. 动态路由选择需要维护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而静态路由选择只需要维护部分拓扑结构信息 B. 动态路由选择可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变化而自适应地调整而静态路由选择则需要手工去调整相关的路由信息 C. 动态路由选择简单且开销小静态路由选择复杂且开销大 D. 动态路由选择使用路由表静态路由选择不使用路由表 答案B 解析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RIP自动适应网络变化静态路由需手动配置B正确。A错误静态路由无需拓扑信息C错误动态路由更复杂D错误二者均使用路由表。 题目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 )最可能导致无限计数路由回路问题。 选项 A. 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某些路由更新数据报被丢弃 B. 由于路由器不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当收到一个路由更新信息时又将该更新信息发回自己发送该路由信息的路由器 C. 当一个路由器发现自己的一条直接相邻链路断开时未能将这个变化报告给其他路由器 D. 慢收敛导致路由器接收了无效的路由信息 答案D 解析慢收敛是距离向量协议的核心缺陷因路由信息传播延迟导致临时环路如“计数到无穷”。其他选项虽可能影响网络但非直接导致无限计数的主因。 题目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中每个路由器都得到网络的完整拓扑结构后使用( )算法来找出它到其他路由器的路径长度。 选项 A.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 B. Prim 最小生成树算法 C. 拓扑排序 D. Kruskal最小生成树算法 答案A 解析OSPF等链路状态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树SPF生成以自己为根的最优路径。B、D用于生成树构造C用于有向无环图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