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网站建设预订,手机网页开发框架,wordpress 文章样式,一加网站开发文#xff5c;刘俊宏
编#xff5c;王一粟
2024开年#xff0c;AI终端的号角已经由手机行业吹响。
OPPO春节期间就没闲着#xff0c;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大年三十就迫不及待地宣布#xff0c;OPPO正式进入AI手机时代。随后在开年后就紧急召开了AI战略发布会#xff0c;… 文刘俊宏
编王一粟
2024开年AI终端的号角已经由手机行业吹响。
OPPO春节期间就没闲着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大年三十就迫不及待地宣布OPPO正式进入AI手机时代。随后在开年后就紧急召开了AI战略发布会明确了AI手机的四大特征并开放AI开发工具号召开发者们一起做AI应用。
而新年开工第一天魅族CEO沈子瑜宣布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项目全力投入明日设备——AI For New Generations。
自AI大模型热潮在2023年初沸沸扬扬手机产业链们先后开始了将AI大模型融入手机的尝试。短短半年AI与手机的结合便已经历了三个阶段。
先是手机系统可以直接用API的方式调用大模型的能力但这和传统AI调用的方式并没有太大区别。
随后2023年8月华为宣布在鸿蒙系统接入盘古大模型。接下来小米、vivo、OPPO、荣耀等手机厂商先后宣布自研AI大模型手机厂商们开始将大模型“修剪”至合适的大小装进手机用端云协同的方式让大模型在手机本地端“跑起来”。
于此同时芯片厂商也在积极适配AI能力高通在骁龙8 Gen3上增强了用于生成式AI的硬件配置OPPO和vivo先后宣布与联发科共同打造拥有更强算力的下一代天玑芯片。至此AI大模型开始从硬件层面改变着手机的配置。
可以看到AI在手机产品的设计中正在逐渐掌握“主动权”。
于是OPPO抢先“战略变革”和魅族高呼“全力转型”手机厂商正在以AI功能出发重新定义智能设备。
同时通过已经发布的AI大模型手机表现能够看到AI手机AI原生搭载也已经在突破着传统智能手机的能力。
在OPPO刚发布的新机上搭载了安第斯大模型的Find X7借助生成式AI的能力能够自主理解并生成遮挡物后面的画面。在谷歌发布的Pixel 8上拍摄时能够修正画面人物表情让所有人都能“睁着眼睛”合照一次成功。在三星的Galaxy S24中内置在通话中的实时翻译能支持十几种语言相互交流。
“AI手机将是继功能机、智能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个重大的变革阶段”。刘作虎认为。
面对即将更替的时代三星在2024年CES上提出“AI for ALL”。一贯“挤牙膏”的苹果终于也坐不住了。据郭明麒预测iPhone16或是苹果首款AI手机。
新的AI手机也将迎来新的应用生态。这一次智能终端经过AI重塑后饥渴的等待着AI超级应用的出现。
我们似乎又回到了iPhone 4 发布的2010年。
AI手机元年来了
无AI不手机已经成为2024年手机产品上必备的标语。对AI的强调下至千元机上至高端旗舰机都看到AI的身影。 图片红米K70和OPPO Find X7 AI标签 来源公司官网
手机新品对AI不遗余力地强调背后是手机产业链们对AI手机前景的期待。
今年1月高通CEO Cristiano Amon在一次采访中称“2024年将成为全球AI智能手机元年生成式AI正在‘非常、非常快’地进入手机”。
同样陈明永在2024新年开工第一天的OPPO内部信中称“2024年是AI手机的元年”。并认为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可以类比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
事实上AI将推动智能手机代际切换的观点并非危言耸听。
销量层面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认为“预计自2024年起新一代AI手机将大幅增长带动新一轮换机潮。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为3700万台2027年将达到1.5亿台且新一代AI手机所占市场份额超过50%。”
在全球市场根据Counterpoint的报告指出2023年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手机全球出货量约4700万部2024年或将激增至1亿部以上到2027年将扩大到5.52亿部。
如此迅猛的销量预期我们以2010年iPhone4推出点燃智能手机的需求为手机上一次迭代的参照系。
2011年中国手机销售量为2.8亿部其中智能手机销量增长129.4%达到7344.4万部。然而两年过去2013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几乎已经与全部手机出货量持平。而这也意味着上一代的功能机在智能手机需求爆发后仅3年便已退场。 图片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已经完成切换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复盘市场在上个周期迅速的代际切换后自然让诸多手机厂商们感到“背后一凉”。
国产厂商中最先宣布转型的是魅族。2月18日魅族在其官方微博称公司决定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同时在同步发布的视频里魅族董事长兼CEO沈子瑜称“在一个无限内卷的环境里用宝贵的智慧资源和创造力去对抗传统智能手机规模效应与复制粘贴是对团队才华的浪费”。显然在魅族看来“传统”智能手机在AI终端面前已经不再具备创新可言。
对于AI终端路线的战略魅族规划为三步走。在2024年将重构AI OS操作系统推出首款AI DeviceAI设备或终端可能是AI手机2025年将推出XR形态全天候AI Device可理解为类似苹果vision pro并进行AI Device迭代2026年将推出全天候AI Device可能是手表、AI Device迭代以及预研前沿技术的AI Device PRO。 图片魅族AI设备规划 来源官方微博
透过魅族的规划可以看到在AI终端或者说设备的绘卷中最为基础的是以AI为核心搭建的OS。或许在魅族看来利用AI的能力调度硬件算力同时让用户以AI的操作逻辑与设备进行交互是AI终端的基本要求。
不过整体来看AI手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差一个从上而下的答案。
AI手机如何设计
2月20日OPPO在AI战略发布会中给出了AI手机的定义并指出了AI手机的四大特征——
AI手机要能够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以满足 AI 时代下生成式 AI的计算需要
AI手机要能敏锐地感知真实世界了解用户与环境的复杂信息
AI手机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
AI手机还将具备更充沛的创作能力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灵感与知识支持。 参考OPPO的定义可以发现手机厂商和产业链们已经在利用AI重新设计着手机。
首先是在AI算力层面手机产业链们自2023年来显著加大了AI硬件算力的支持。对此小米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曾指出“AI大模型对硬件产业的价值可能是战略性的”。
聚焦到手机SoC层面高通新一代芯片骁龙8Gen3的NPU性能提升了98%。并且在额外配置的两个低功耗NPU单元下8Gen3支持手机厂商内置100亿参数的大模型。在联发科这边在vivo和OPPO的共创下是内置了生成式AI引擎的天玑9300。
另一边在软件层面是2023年手机厂商集体对手机OS的升级。其中小米的澎湃OS在手机内存上引入动态资源调度功能手机系统能够提前预判应用的资源占用保障手机在不同使用情况中不卡。同样在OPPO更新的Color OS 14中也添加了系统调度性能优化能够后台保活超40个App能够基本上覆盖一台手机中所有常用App在后台第一时间唤醒。 其次是手机感知层面在多模态AI大模型的能力下手机已经能够完成多模态的任务执行。并且在AI大模型强化的语义理解下手机智能正在从被动转向为主动。
例如在多模态任务处理中华为手机可以使用手势识别刷抖音当用户在泡澡、做饭时挥挥手就能看下一条内容。在手机主动智能上OPPO的小布助手可以自动推荐用户“当前该做什么”。此外OPPO还将内容识别内置到系统层级用户在复制或接收相关内容时主动提供一键跳转。 图片小布晨间推送早上看新闻、注意限行、提醒上班打卡 来源网络
最后是AI手机的自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在2023下半年国产手机厂商达成的大模型端云一体的共识下参考阅读《“华米OV”的新战场手机大模型》手机厂商的云端大模型能够不断地通过升级、剪枝、蒸馏等手段迭代手机的AI能力。
这些AI功能的升级可以从图像处理场景迭代中看出。在OPPO新机Find X7上基于生成式AI的图像遮挡物处理相比此前的涂抹式可以生成几乎没有破绽的画面。同时通过时间顺序梳理2023年多家手机厂商介绍的一键抠图功能效果当前的AI对图像的识别越来越精准已经趋近“毛发级”精度。 图片OPPO基于AIGC生成的去遮挡图像中间右边常规涂抹式仍留有虚影 来源微博烈枫
整体来看无论是通过OPPO对AI手机的展望还是各家厂商在近一年来对手机产品升级的共性我们都能再度确认智能手机的设计正在由AI主导的趋势。
不过虽AI加持下的手机正在逐渐强大但只靠手机厂商对硬件和系统级功能的升级还远远不能完全覆盖手机全部的使用体验。做好AI手机让消费者主动选择AI手机还需要生态的长期运营。
新的AI手机新的生态
智能设备的生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在手机行业过往的发展史中Windows phone、塞班、Yun OS等一个个黯然消逝的案例无不诉说着成功的产品其背后一定要有着一个开放且强大的共创生态作为支撑。
回顾移动互联网的起点正是在iPhone 4 发布的2010年。这是一个智能终端成熟且普及的时间随之又诞生了一批新的全球互联网巨头。
而AI时代智能终端经过AI重塑后饥渴的等待着AI超级应用的出现。
不过AI手机的生态运营似乎跟此前的智能手机生态不太一样。AI手机的生态将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开发者而是降低AI应用的开发门槛形成类似OpenAI的GPTs共创生态。参考阅读《再次炸天的OpenAI大模型生态初现》
在AI转型会上OPPO提出了“1N 智能体生态战略”。该战略的“1”指的是OPPO的超级智能体可以理解为AI能力而“N”则代表着基于OPPO AI Pro智能体开发平台所赋能的全新智能体生态。通过AI Pro智能体开发平台普通用户无需掌握专业的编程技能即可通过零代码的自然语言交互快速生成专属于用户个人的个性化AI智能体。这使得AI智能体的开发更加全民化实现“人人都是开发者”的AI智能体生态图景。 作为对比参考2023年11月vivo的开发者大会“vivo自研大模型所具备的Ai能力、开发套件都下都将向所有开发者开放”。同样2023年6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华为HarmonyOS NEXT开发者预览版计划中也提到“2024年第一季度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同时华为还特意提到”鸿蒙生态的繁荣离不开人才培养。”
从普通消费者到专业开发者的鸿沟到底有多深
光锥智能在过往与多位大模型创业者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创业者不是缺乏好点子和创业想法而是受困于数据、算力、工具、部署、训练、推理等一个个的技术难题。
而现在上述的这些难题即将在AI手机的生态中大幅缓解。
在OPPO提出的体系下开发AI应用对算力、工具、部署等环节的需求由OPPO承担。另一边虽然Agent当前离落地还有不少距离但当前已经出现类似于Code Agent的较明确细分场景应用方向可以理解为给AI应用写代码和逻辑。
更容易的功能开发也就意味着在AI手机生态中将会爆发更多具有想象力的AI应用。或许正如Open AI CEO奥特曼所言“我们相信AI会以一种前所未见的规模予以个体和机构新的能力。这也将把整个人类提升到我们前所未见的规模”。
当然在各家手机厂商都持有自研大模型的今天OPPO的生态布局或许只是给AI手机时代其他厂商们打个样。但参考OpenAI的GPTs基于各家手机厂商AI的应用也有可能形成各自独立的“App Store”。
而这也意味着苹果VS安卓“一超多强”的生态格局将转变为“诸侯纷争”。一场更加激烈的手机厂商研发大战即将开启。
AI时代手机的新周期
正如比尔盖茨在2023年的笔记中所言“Agent将会冲击生活的所有领域”。 长远来看AI或场景实用化的Agent将改造手表、PC、MR、汽车、耳机等等一切的智能终端。但在当前环境下手机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AI终端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原因之一是手机圈的厂商们对AI终端的趋势显然更“上心”。国产主流手机品牌的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在今天都已经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并且手机厂商们在大模型落地手机的方式上早已联合上游算力厂商达成一致尤其是高通SoC的生成式AI平台相当于白送了所有二线安卓厂商一张手机大模型门票。同时在手机圈的疯狂内卷之下AI大模型的能力或者AI手机原生大模型已经开始被用户使用并迭代。
反观其他AI终端圈子AI大模型改造终端产品的进程稍显落后。例如率先提出AI PC概念的英特尔至今还在鼓励AI应用创新和跟ISV们“拉帮结派”阶段。
就在2023年10月英特尔发布了AI PC加速计划。在这场发布会上英特尔集结了包含Adobe、Zoom在内的超100家ISV。不过关于具体如何打造AI PC应用优势在场十余位发言的合作伙伴高管们却并未“细聊”纷纷在表示愿与英特尔携手共进和谈到自家软件功能后便作罢。
此外从当前AI终端的形态和使用场景来看手机的便携和丰富的使用场景几乎是AI最合适的落地载体。回顾2024年一月AI无处不在的CES无数以AI功能设计为出发点的终端Rabbit R1、AI-Pin、甚至是vision pro出现。这些终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硬件上或使用场景的硬伤。
例如Rabbit R1或AI-Pin这些AI终端硬件设计虽精简小巧但支持的功能相比当前手机助手有些“鸡肋”。另一边苹果的vision pro虽然AI功能强大显示效果惊艳。但无法突破功耗和电池电量之间矛盾的vision pro两小时的续航几乎无法满足外出使用。
如此一来对于AI手机而言场景、使用、规划三者皆明确后那便是万事俱备只欠AI风。
而AI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日新月异。原本只能写简报、总结文章、画插图的AI如今一下子跨过了创作实用的门槛。 诚然期望手机厂商们在短期内也能掌握sora的能力或许太过急切。但sora的对AI手机的意义在于随着AIGC技术和用户共创AI应用生态的不断发展下AI手机上将开始逐渐萌发出下个互联网周期的AI超级应用。而伴随着超级应用的普及新的手机行业周期也将随之开启。